[星光熠熠]磨黑镇

(建议在WIFI下观看)提起杨丽坤,人们立即能联想到电影>>。杨丽坤塑造的荧幕形象星光熠熠,而孕育杨丽坤的这片故土——磨黑镇,同样星光熠熠。[磨黑翻天覆地大变样,哪嗨哎嗨呦,石条大街路基铺得好……]在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星光村,村民唱起自编的歌谣,来描述磨黑镇的新貌。磨黑镇换了新貌,得益于在党建引领下实施的[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]。2021年以来,磨黑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,以星光村为中心,辐射带动城镇社区、曼见村、庆明村、团结村等周边村组抱团发展,打造[红色+N]主题文化产业体系,推动形成以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态势,打造有特色、有品位的乡村红色文旅新品牌。△磨黑镇星光村街道古色古香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回顾磨黑的历史,可见其底蕴厚重。磨黑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。早在汉代,磨黑的居民就开始采盐。清雍正三年(172微商资讯网5年),当地开始进行规模化采盐并设立盐政。过去,凡有盐矿的地方,必是商贸兴盛之地。据史料记载,清末至民国时期,磨黑因盐茶商贸而一度成为思普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活动中心,辉煌一时。1941年,当地盐商张梦希筹建磨黑中学,派人到昆明招聘老师,共产党员吴子良、董大成应组织安排来到磨黑中学任教,以学校为据点开展活动。1946年,中共思普特别支部在磨黑中学成立,培养了大批优秀共产党人,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。1942年4月27日,在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,杨丽坤出生了。能歌善舞的杨丽坤逐步走出小镇,登上荧幕,先后出演了>>等影视作品,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。如今,[滇南盐都][茶马古镇] [革命老区][丽人故里]这四张文化名片,已成为磨黑镇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。△杨丽坤故居打造[红色+N]文化产业体系2021年,经中央组织部批准,磨黑镇在星光村实施[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],这是滇西南片区唯一的试点村。星光村依托四张文化名片,整合多方资源,打造出[红色+N]主题文化产业体系。△思普革命纪念馆[红色+N]是指以党建为引领,以红色为底色,充分挖掘和盘活红色文化、盐文化、古道文化、饮食文化、农耕文化等文旅资源,重点打造包括初心园特色饮食文化园,曾庆铨、蒋仲明烈士纪念园 ,红色文化主题街,思普革命纪念馆,红色革命栈道在内的[三园+一街一馆一栈道]文化体验走廊,以及建设民俗展陈馆、市民驿站、党建驿站、红色风雨廊和十字街核心区域历史保护风貌提升改造等项目,构建[之]字形的红色教育资源[初心地图]。依托项目建设,实施了古镇核心区路面改造、雨污分流、传统民居修缮、河道治理等工程,全面提升人居环境。还致力于打造[红色+N]的乡村旅游品牌,形成思普革命纪念馆、磨黑中学、杨丽坤故居、生态水果采摘园、孔雀屏-曼抗古村落、扎罗山等连线成片的[红色旅游+乡村旅游]精品线路。联动机制促进融合发展[红色+N]主题文化产业体系的成功打造,带来了资源共享、人员共用、多方参与、多方受益、多产发展的[联动反应]机制。[虽然星光村是美丽乡村试点项目的实施主体,但在建设过程中,磨黑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推动乡村振兴,整合全镇的资源优势,建优党员队伍、提升治理能力、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全镇人共参与,因此,‘红色+N’主题文化产业体系建成后,辐射带动了全镇的村民增收,促进了全镇的产业发展。] 磨黑镇党委副书记杨馥瑞说。[联动反应]机制,在[人]身上可见一斑。在星光村中的广场上,[百名丽人志愿服务队]的队员们忙着清扫垃圾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、解答游客咨询,这些队员们来自磨黑镇各村社;红色文化主题街、饮食文化园中商铺林立,店主大部分是外村人……△志愿服务队队员义务打扫街道(陈梅 摄)今年65岁的杨彩芬是磨黑镇城镇社区的居民,红色文化主题街建成后,杨彩芬在这里盘下一家铺面,开起了副食店。[来星光村玩的人多,来店里买东西的人也多,我现在一天能有400多元的收入。]杨彩芬说。[人]的融合,又促进发展的融合。磨黑镇的人气旺了,产业也旺了。如今,磨黑镇的烧烤、住宿、餐饮等企业有226家,肉制品加工坊23家,连续三年举办的[烧烤节],吸引大量游客涌入,有效带动全镇茶叶、槟榔芋、甘蔗等农特产品销售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群众实现了多渠道增收。据统计,星光村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2.01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,预计2022年,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。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保磊 曾永会/文(除署名外,本文图片均由记者曾永会摄)通讯员 秦科 曾骏珊视频拍摄、剪辑:曾永会来源:云岭先锋编辑:王璐段颖(实习生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题材网 » [星光熠熠]磨黑镇

赞 (0) 打赏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