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类宝妈做得最多却最不落好,全家人不心疼反而嫌弃

我们常说,[付出越多,收获越大],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这样。有时候,付出得多,反而不落好,不仅身边人不感恩,甚至还嫌弃。有位朋友告诉我,她决定让婆婆回老家,自己辞职在家带娃。我知道她刚买了房子,经济上比较紧张,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。让婆婆帮忙带娃,自己上班挣钱不好吗,家里负担也轻些。她摇头,说她实在受不了婆婆了。我问原因,是因为她不好好带娃吗?朋友说,正相反,她带娃十分尽责,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。但是坏就坏在一张嘴上。她婆婆嘴上总挂着[为了一家人,我……你们一点都不感恩,真是白眼狼]。谁愿意被这么说呀?每次婆婆一开口,家里就是低气压。坚持了一年多,她实在受不了,干脆就让婆婆回去,也省得她总说自己牺牲太多了。朋友婆婆的例子,其实可以给我们做宝妈的以借鉴。[牺牲感]重的宝妈,最容易吃力不讨好勤快的宝妈分两种,一种是自动自发式地勤快,她们本着对建设小家的热爱,对参与孩子成长的欣喜,来做家务、照看孩子,打理家庭。另一种被动式勤快的宝妈呢,则是出于[责任]或者想要当个[好妈妈]的心理,来照顾家庭。家务也干,只是心不甘情不愿,于是觉得做家务格外劳累;孩子也照看,但觉得自己为了孩子放弃了太多,总觉得自己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很多。有着[牺牲感]的宝妈,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[受害者]的角色,而老公、孩子就是自己的[加害人],因为是他们才让自己这么辛苦。心里有了这些怨气,[牺牲感]重的宝妈在做事时就会不自觉地发牢骚埋怨,诉说自己为家庭付出的种种,抱怨家里人没有看到,不懂体谅自己。谁也不愿意有负疚感,于是听到这些话的家人开始对这些话免疫,建立防御机制,要么面无表情,要么躲开。这在宝妈看来又是[微商网不知感恩]的表现,于是会越发觉得自己的付出[不值得],牺牲感会越来越重。我婶婶就是这样。做起活来特别狠,家里人劝她别干还非要干,直到累得直不起腰。女儿给买的新衣服她从来不穿,总是一年四季穿着旧的。给全家人做饭,新饭她不吃,总要吃上一顿留下来的剩饭剩菜。儿子儿媳一开始怎么劝阻都不听,后来只得由着她。有亲戚来访看到她这样子,质疑全家人不好好对她,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,为了这个家,她吃了什么苦,受了什么罪,巴拉巴拉。说到动情处,声泪俱下。牺牲感,是一把控制自己和他人的[刀]为什么会这样?其实,牺牲感重的人,是用自己的付出去绑架别人,换取别人的负疚感。[看好了,是你们欠我,可不是我欠你们],这是他们心里的潜台词。也有不少人,用自己的[牺牲]去换取对家里人的控制。这种情形在老一辈人那里最常见。作为年轻宝妈一代,我们可以为家付出,但千万要警惕[牺牲感]。如果觉得过于劳累,那就给自己减负。房间可以不必一尘不染,累了就歇歇;孩子的学习也不必时时盯着,给他发挥的自由说不定能给你惊喜。当你自己挣脱掉 [完美妈妈][理想妻子]的束缚,你会发现,不仅你自己觉得自由了,家里的其他人也觉得轻松不少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题材网 » 有类宝妈做得最多却最不落好,全家人不心疼反而嫌弃

赞 (0) 打赏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